当前位置:首页 > 走进时堰 > 人文历史 >

【铸人铸魂】读吴为山的写意雕塑

信息来源:时堰人民政府
发布日期:2015-08-27 16:33
【字体:

 
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吴为山畅谈自己的艺术理念。


国际在线书画频道报道(朱鸽翔):青铜有声,泥土有情,雕塑有魂。

当代中国有那么一位雕塑家——吴为山,他用青铜、泥土等媒材方式、写意的手法,创作了数百尊古今人物雕塑,伫立于中西方一些重要的博物馆、美术馆以及都市公共空间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吴为山雕塑作品


吴为山,1962年生于江苏东台,上世纪70年代,在他幼年时期,当教师的父亲就教他国学童子功,时常向他灌输艺术理论。几经努力,吴为山先后考入了无锡工艺技校学习泥塑、南京师范大学,后研修于北京大学。30年来,吴为山致力于雕塑艺术的创作与研究,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现代写意雕塑风格。他曾游学欧美,多次在美国、荷兰、日本、韩国、意大利、法国等国家与地区举办个展,并获得等多项国内外奖项:2003年,《睡童》获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“攀格林奖”(Pangolin Award);2009年,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》获中国建国六十年城市雕塑最高奖——“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”;2011年,吴为山被授予中国文化艺术界特殊荣誉——“中华艺文奖”;2012年,《天人合——老子》荣获法国卢浮宫雕塑金奖。去年6月,吴为山与法兰西学院主席、当代雕塑大师克罗德?阿巴吉的作品共同在法国展出。策展方将老子、孔子圣像展示在最重要的位置,阿巴吉的作品被安排在圣像的周围,呈现出西方人聆听中国圣人周游列国的讲学的动人情景。2012年,吴为山作品巡展纽约联合国总部、英国皇家美术院、意大利国家博物馆,其中不少作品被英国费茨威廉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、国内外著名机构和大学收藏,被国际评论界誉为“中国雕塑新精神的代表”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吴为山雕塑作品


吴为山雕塑主题可为三大类是:第一类包括孔子、老子在内的文化名人系列雕塑,突出以“和谐”为主旨的中国文化;第二类以母亲和儿童为题材,歌颂人类心灵深处的真善美。第三类为大型史诗般的组雕,他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创作的大型纪念雕塑,由《家破人亡》、《逃难》、《冤魂呐喊》、《胜利之墙》四个部分组成。从这些作品中,吴为山嵌入了他自己对生命和人性的体验。至今,吴为山已塑造了约五百件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巨匠。他将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运用到人物雕塑中。大胆剔除体块的多余部分,精存内在精神、灵魂的永恒形态。其作品主要特征为:一是形态的简约和夸张的意象;二是形体凹凸隐显的质感意象;三是人物瞬间神态的意象。如此,每件雕塑的创作过程与完成,艺术家与作品之间的那般诗意、融化、渗透、张扬的精神油然而生。吴为山的雕塑语言既有严谨、严肃,又诙谐幽默,刚柔相济,融入了朴素的民间艺术特点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吴为山为杨振宁做雕像。


1995年,吴为山为季羡林塑像,他根据乘航班时与季老道别的深情回忆,画下的速写,准确地把握了这位文化泰斗平和、含蓄的表情与敏锐、深邃的气质。作品突出了这位智者的“无表情的表情”,底座镌刻上了季羡林手书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对雕像做了核心的解读。那座梦酣的《睡童》表情天真无邪,仿佛正遨游在美妙梦境,伴随的是那些温润清纯、翩翩蝴蝶般奔向春天的裙装女童。作品给人以柔和温润的美感,其神态使观者浮想汉代的“说书俑”和“孩儿枕”。在代表作品《老子》里,吴为山将老子设计成躬身而立的造型,老子长发披肩如同“曹衣出水”,一身衣褶水般泻下,形态磅礴、气韵高古。老子的胸怀被铸成中空之鼎,内壁刻满道德经,辅之以睿智而神秘的面部表情,刻画了虚怀若谷、满腹经纶的先哲形象以及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。这不禁让人想起罗丹那披裹着睡袍、昂首凝思的《巴尔扎克》,我们仿佛看到了两位大师跨时空地进行着心灵对话的场景。相对于古今人物的诗意塑造,吴为山的《南京大屠杀群雕》则是一组悲怆奏鸣曲,一组控诉战争、呼唤和平、泣血含泪的悲情史诗:瘦骨嶙峋的母亲仰卧于在积雪中,吸奶的婴儿凝冻于母亲的身体,成为永不融化的冰冻体;男女老少跌撞搀扶着从战火中逃离……。群雕的局部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,扣人心弦。观众在凝视的瞬间,似乎能听见撕心裂肺的哀号,嗅到鲜血和燃烧的味道,感受到了受难者们那难以言表的苦痛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吴为山向国际在线书画频道总监蒋亦榄介绍自己的作品。


吴为山雕塑的写意性超越客观表象,紧扣世人的灵魂。他通过瞬间的捕捉和丰富塑造技法,构建出悠游、自在的人文景象。很多作品不仅有刚柔相济的鲜明个性,含蓄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,而且具有贯穿于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,充分反映出艺术家创作的心路历程。吴为山特别强调“写意雕塑最大的特性是不可重复性”。因此,在创作中,他力求反映不同人物神形兼备内在精神体现:一方面,他抓住对象最鲜明的特征进行诗意、写意的取舍与拿捏。如齐白石的超逸,林散之的睿智,黄宾虹的宽厚,朱自清的清高,冯友兰的坚毅,费孝通的豁达,吴作人的儒雅……;另一方面,他又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职业、性格与经历等特点,表现出人物精神世界的丰富性。为了刻画人物神似和神韵,有时他大胆舍弃形似,充分利用夸张、变形的手法,如夸大齐白石颈项和身材的颀长,简约铸建黄宾虹的胸部而突出其整体性。由诗句想象而大胆塑造成的林散之山体状身体。凡此种种,吴为山多以灵活奇妙的手法处理面部与人物整体的关系。重点刻画人物的眼神和面部表情,以发掘人物深邃的内心世界,其他部位的处理看似简略、随意,实为写实、写意的有机组合。吴为山善于在写实中讲究人物的气质和风采,在写意、诗意的塑造中保持形的基本特征。吴为山思维敏捷,功底扎实、思考的缜密、富有激情。在塑造过程中他十分珍惜自己与各种人物交流互动的即兴感受,及时捕捉灵感并乘兴创作。著名雕塑家熊秉明先生评价他“尤长于写意,有一气呵成之妙,但又非逸笔草草,不求形似。”在创作过程中,吴为山对形象反复斟酌、推敲,审慎地加工,冷静地调整总体与细节关系,以突出主题,强化形式语言的表现力,挖掘作品内涵的深度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吴为山为国际在线书画频道总监蒋亦榄介绍自己的作品。

       “求医失路笑难关,从艺有期莫等闲。坐井观天终是小,大江放眼快扬帆。”当年这首老父亲为儿子送行的赋诗,似乎预言了吴为山今天的成就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吴为山雕塑作品


吴为山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、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、中国雕塑院院长和南京大学教授等职务。他的雕塑艺术作品贯穿了古今、熔合了中西,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写意雕塑风格。对于吴为山广博的人文学识和厚实的艺术功力,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评价说:“吴为山先生的雕塑艺术不仅表现了中国的灵魂,更表现了全人类的灵魂。”吴为山雕塑中对人性的乐观和颂扬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“和”的价值体现。他的雕塑建构的不仅仅是他个人自信,更是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。(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)